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深圳市会展业财政资助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4-29 09:16:08   浏览:8967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深圳市会展业财政资助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

广东省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深圳市会展业财政资助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

深府办〔2010〕52号


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

  《深圳市会展业财政资助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已经市政府同意,现予印发,请认真贯彻执行。

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一○年七月五日

深圳市会展业财政资助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对深圳市会展业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的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根据《印发关于发展深圳会展业意见的通知》(深府〔2004〕66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指深圳市会展业专项资金是指市财政每年在预算中安排,在市产业发展资金中列支,专项用于扶持我市会展业发展的财政专项资金。

  第三条 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实行“企业申报、社会公示、政府决策、绩效评价”的制度。

第二章 管理职责及分工

  第四条 市财政部门是专项资金的管理部门,主要职责是:

  (一)审核专项资金年度预算,确定专项资金年度支出结构、审查专项资金年度决算。

  (二)负责专项资金的日常管理,会同市科工贸信委下达专项资金年度使用计划,办理专项资金拨款。

  (三)参与制定有关实施细则和操作规程。

  (四)监督检查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负责对专项资金进行绩效评价。

  第五条 市科工贸信委是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的业务主管部门,其职责如下:

  (一)根据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会展业发展规划,向市财政部门提出专项资金年度预算,编制年度专项资金决算。

  (二)会同市财政部门制定有关实施细则和操作规程。

  (三)编制资助指南,受理会展项目的资助申请,组织对资助申请单位及其项目的审查。

  (四)会同市财政部门下达专项资金年度使用计划,负责建立资助项目的档案并进行管理。

  (五)负责对资助项目进行绩效评价。

  第六条 资金使用单位责任:

  (一)接受有关部门的指导、监督和检查。

  (二)提供展会、会议情况的有关资料,对资料数据的真实性负责。

第三章 资助对象与资助方式

  第七条 专项资金资助对象:

  (一)在我市举办的重要展会。

  重要展会是指:以国务院各部委、全国性社团组织、广东省人民政府名义在深圳举办的大型展会;以深圳市人民政府名义举办或经市政府批准、以市政府部门名义在深圳举办,或其他办展机构举办的、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的展会。

  (二)在我市举办的国际会议。

  国际会议是指:经政府有关部门审核认可,定期举办,由5个以上国家或地区(不含港、澳、台地区)或国际性组织参加,会期1天以上,与会人数50人以上,外国与会人士占20%以上,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且以服务产业、推广产品等经济文化交流为主要目的的会议。

  第八条 本专项资金采取事后资助方式对重要展会和国际会议的宣传、推广、认证等费用给予补贴和奖励。

  第九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专项资金不予资助:

  (一)知识产权有争议的项目。

  (二)市政府已经安排专项经费或已经获得我市其他财政性专项资金资助的项目。

  (三)已经获得市政府给予场租特别优惠的项目。

  (四)申请单位近两年内因违法被执法部门查处的。

  (五)申请单位违反本办法规定,正在接受有关部门调查的。

  (六)其他有关部门认定为不适宜资助的项目。

第四章 资助条件及标准

  第十条 重要展会的资助条件与标准:

  (一)对属于在我市原创且展览面积达到或超过4,500平方米的展会,最高按照实际租用场馆场租费用的25%给予宣传推广资助,资助金额不超过200万元且不超过该届展会实际宣传推广费用支出的70%,资助不超过五届。

  对不属于在我市原创,但首次在我市举办且展览面积达到或超过20,000平方米的展会,最高按照实际租用场馆场租费用的25%给予宣传推广资助,资助金额不超过200万元且不超过该届展会实际宣传推广费用支出,实际资助不超过三届。

  办展方申请资助时必须提供第三方机构对展会数据的认证报告。

  (二)对已过培育期的重要展会,其实际展览面积比上届扩大20%及以上,或实际展览面积达到20,000平方米且比上届扩大4,500平方米以上的,最高按实际增加租用场馆场租费用的50%给予宣传推广资助,资助金额不超过100万元且不超过该届展会实际宣传推广费用支出。

  办展方申请资助时必须提供第三方机构对展会数据的认证报告。

  (三)对经会展主管部门认可的第三方机构对已获本办法资助展会数据的认证费用,最高给予实际费用50%的资助,每个展会的资助金额不超过10万元。每个展会最多可获得5次资助。

  (四)对由于政府重大活动和决策引起改期、变更场地而导致损失的,按展会面积和遭受影响的具体情况,经市政府批准可给予补偿资助。

  (五)对获得国际展览业协会(UFI)等国际展览机构认证的品牌展会可给予以下资助:

  1.对获国际展览业协会(UFI)等国际展览机构认证的品牌展会(展览机构),一次性给予15万元的资助。

  2.对经主管部门认定品牌展会境内外专业媒体发布广告实际费用给予最高30%的一次性宣传推广特别资助,每个展会的资助金额不超过50万元。品牌展会认定办法另行制定。

  本条两款资助可重复获得。

  3.对遭受外部激烈竞争或因不可抗力发生临时性困难的品牌展会,根据遭受临时性困难的实际情况,经批准最高按其实际租用场馆场租费用的30%给予资助,每个品牌展会的资助金额不超过100万元。

  第十一条 国际会议的资助条件与标准:

  对在我市召开的重要国际会议最高按照实际场租费用50%、境内外专业媒体广告费用30%给予一次性资助,每个会议的资助金额不超过100万元。政府财政已安排经费的会议不享受此项资助。

  重要展会和国际会议的资助标准和比例视当年申请情况和财政承担能力作适度调整。

第五章 专项资金的申请与审批

  第十二条 市会展业主管部门提出当年专项资金预算,市财政部门审核制定资金支出结构意见报市政府审定后执行。

  资助申请由主管部门受理。每年年初由市会展主管部门会同市财政部门公开发布资助申报指南。

  第十三条 申请时限:

  重要展会的资助常年接受申请。国际会议的资助申请应在项目举办前6个月向市会展业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四条 审批程序:

  (一)市会展业主管部门受理资助申请后,应组织有关人员对申请单位进行审查,对其资助申请予以立项。

  (二)市会展业主管部门对己经立项的资助申请进行审议,对申请单位的申报资料进行审核,提出资助计划。

  (三)市会展业主管部门每年8月底前审核上半年的项目,次年3月底前审核上年度下半年的项目,制定资助计划,送市财政部门复核。

  (四)市财政部门复核后,由市会展业主管部门将资助计划向社会公示5个工作日。

  (五)市财政部门根据公示结果,将资助资金直接拨付给项目申请单位。

第六章 监督和检查

  第十五条 所有申请资助的项目应在项目举办时报请市会展业主管部门现场核查。项目完成后,市会展业主管部门负责对项目进行绩效评价。绩效评价结果将作为资助申请人再次申请资助的重要评审依据。

  市财政部门负责对上年度专项资金的整体使用情况进行绩效评价。绩效评价结果将作为安排年度预算的重要依据。

  绩效评价实施办法由市会展业主管部门会同市财政部门另行制定。

  第十六条 对于违反财经纪律,虚报、冒领、截留、挪用、挤占专项资金经费的行为,由市财政部门责令改正,同时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规定的权限由市财政、审计、监察机关进行处理、处分或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对存在上款违规行为的单位,市会展业主管部门3年内不受理资助申请,并将受资助单位及责任人列入会展资助不诚信名单。

  受委托的社会中介机构在项目和经费的评审、评估和审计过程中,存在弄虚作假、隐瞒事实真相、与资助资金申请单位串通作弊等行为并出具相关报告的,取消其项目和经费的评审、评估和审计资格。同时市财政部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和《深圳经济特区注册会计师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对相关单位和责任人进行处罚。社会中介机构提供虚假审计报告,造成专项资金损失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第十七条 本资金的管理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没有认真履行职责,在管理和监督工作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由市财政和监察机关等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深圳市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办法》规定的权限对责任人进行处罚、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第七章 附 则

  第十八条 专项资金的管理费用按照有关规定列入年度部门预算申报安排。

  第十九条 市会展业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负责对本办法的解释。市会展业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有关实施细则。

  第二十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有效期至2013年12月31日止。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榆林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榆林市人民政府工作规则》的通知

陕西省榆林市人民政府


榆政发〔2005〕8号


榆林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榆林市人民政府工作规则》的通知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榆林市人民政府工作规则》已经2005年2月26日市政府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现予印发。各县区、各部门在认真学习、贯彻执行的同时,结合本县区、本部门实际,建立健全本级政府、本部门的工作制度。


二○○五年二月二十八日
榆林市人民政府工作规则
(2005年2月26日市政府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

第一章 总 则
一、为了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规范政府工作,提高行政效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和《陕西省人民政府工作规则》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则。
二、市政府工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实行科学民主决策,坚持依法行政,加强宏观调控,加强行政监督,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廉洁高效的学习型、服务型、落实型政府。
三、市政府要全面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政府组成人员要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忠于职守,服从命令,顾全大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四、市政府各部门要认真依照法律、法规、规章和市政府规范性文件行使职权,坚持依法办事,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管理方式和工作作风,推进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能,在各自的职权范围内,独立负责地做好工作;相互协调,密切配合,确保市政府各项工作部署的贯彻落实。
第二章 市政府组成人员职责
五、市政府组成人员:市长、副市长、秘书长和各局局长、各委员会主任。
六、市政府实行市长负责制,市长领导市政府的全面工作。副市长协助市长工作。
七、市长召集和主持市政府全体会议、常务会议。市政府工作中的重大事项,必须经市政府全体会议或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决定。
八、常务副市长负责市政府的常务工作,受市长委托召集和主持市政府常务会议。
九、副市长按分工负责处理分管工作。对工作中的重要情况和重大事项,及时向市长报告。对于有关方针政策性问题,认真调查研究,向市长提出建议。受市长委托,负责其他方面的工作或者专项任务,并可代表市政府对外开展工作和参加活动。
十、秘书长在市长领导下,负责处理市政府的日常工作。
十一、各局局长、各委员会主任负责本部门的工作。
各局、各委员会根据法律、法规、规章和市政府决定、命令,在本部门的职权范围内发布规范性文件。
审计局在市长领导下,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第三章 全面履行政府职能
十二、市政府及各部门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全面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十三、健全宏观调控体系,主要运用经济、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引导和调控经济运行,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发展对外经济贸易和区域经济合作,实现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和财政收支平衡。
十四、加强市场监管,创造公平和可预见的法律环境,完善行政执法、行业自律、舆论监督、群众参与相结合的市场监管体系,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实行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
十五、认真履行社会管理职能,完善社会管理政策和管理规范,依法管理和规范社会组织、社会事务,妥善处理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公正。加强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和社区建设。培育并引导各类民间组织的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其作用。依法建立健全各种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提高政府应对公共危机的能力。
十六、强化公共服务职能,完善公共政策,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努力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推进部分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市场化进程,建立健全公共产品和服务的监管和绩效评估制度,简化程序、降低成本、讲求质量、提高效益。

第四章 实行科学民主决策
十七、市政府及各部门要完善群众参与、专家咨询和政府决策相结合的决策机制,健全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实行依法决策、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
十八、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财政预算、宏观调控和改革开放的政策措施、国家和社会管理事务、涉及全局性和广泛群众利益的政府规范性文件制定、大型项目等重大决策,由市政府全体会议或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决定。
十九、各部门提请市政府讨论决定的重大决策建议,必须以基础性、战略性研究或发展规划为依据,经过专家或研究、咨询、中介机构的论证评估或法律分析;涉及相关部门的,应充分协商;涉及地方的,应事先征求意见;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一般应通过社会公示或听证会等形式听取意见和建议。
二十、市政府在作出重大决策前,根据需要通过召开座谈会等形式,直接听取民主党派、群众团体、专家学者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二十一、各部门必须坚决贯彻落实市政府的重大决策,及时跟踪和反馈执行情况。市政府办公室要加强督促检查,确保政令畅通。

第五章 坚持依法行政
二十二、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规范行政权力。市政府及各部门要严格遵守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按照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一致的要求行使行政权力,强化责任意识,不断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
二十三、市政府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和改革开放的需要,适时制定政府规范性文件,修改或废止不相适应的地方行政规范,确保规范性文件的质量。
二十四、市政府各部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必须符合宪法、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必须符合国务院和省政府的决定、命令以及市政府发布的规范性文件、决定、命令。涉及两个以上部门职权范围的事项,应由市政府制定政府规范性文件、发布决定和命令,或由有关部门联合制定规范性文件。部门规范性文件要依法及时报市政府备案,由市政府法制机构审查(必要时组织专家论证)并定期向市政府报告。
二十五、提请市政府审议的政府规范性文件草案,由市政府法制机构审查或组织起草。市政府规范性文件的解释工作由市政府法制机构承办。
二十六、要按照行政执法与经济利益脱钩、与责任挂钩的原则,理顺行政执法体制,科学配置执法机关的职责和权限,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推进综合执法试点。严格实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追究制,切实做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

第六章 加强行政监督
二十七、市政府要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向其报告工作、接受质询、依法备案政府规范性文件;接受市政协的民主监督,虚心听取意见和建议。
二十八、各部门要按照行政诉讼法、行政许可法及有关法律规定,接受司法监督;同时要自觉接受监察、审计等部门的专项监督。对司法监督和专项监督中发现的问题,要认真查处和整改并向市政府报告。
二十九、加强行政系统内部监督,严格执行行政复议法、行政许可法和规范性文件备案制度,及时发现并纠正违反法律、法规、规章的规范性文件以及行政机关违法的或者不当的具体行政行为,并主动征询和认真听取各级政府及其部门的意见和建议。
三十、市政府及各部门要按照国务院信访条例及有关规定,切实做好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工作,进一步完善信访制度,确保信访渠道畅通;市政府领导同志及各部门负责人要亲自阅批重要的群众来信,协调处理群众重要信访问题。
三十一、市政府及各部门要接受新闻舆论和群众监督。重视新闻媒体报道和反映的问题,对重大问题,各部门要积极主动地查处和整改并向市政府报告。要加强政府信息网站建设,及时发布政府信息,便于群众知情、参与和监督。重视群众和其他组织通过各种方式对行政行为实施的监督。

第七章 工作安排部署
三十二、市政府及各部门要加强工作的计划性、系统性和预见性,搞好年度工作安排部署,并根据形势和任务的变化及时作出调整。
三十三、市政府提出年度重点工作目标,确定需要讨论和审议的政府规范性文件草案。对主要工作、重大项目,分解任务、落实责任,形成市政府年度工作安排部署,下发执行。

第八章 会议制度
三十四、市政府实行市政府全体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市政府专题会议制度。
三十五、市政府全体会议由市长、副市长、秘书长、各局局长、各委员会主任组成,由市长召集和主持。市政府全体会议的主要任务是:
(一)讨论决定市政府工作的重大事项;
(二)部署市政府的重要工作;
(三)分析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形势,通报重要工作、重要情况;
(四)讨论其他需要市政府全体会议讨论的事项。
市政府全体会议一般每半年召开一次。根据需要,可安排有关部门、单位负责人列席会议;邀请市人大、市政协负责人,市委有关部门负责人,市中级法院、市检察院负责人,各民主党派负责人列席会议。
三十六、市政府常务会议由市长、副市长、秘书长组成,由市长召集和主持,或由市长委托常务副市长召集和主持。市政府常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
(一)传达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重要部署及市委的决议,研究提出贯彻意见;
(二)讨论通过呈报省政府审定的重要报告和请示;
(三)讨论通过提请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和议案;
(四)讨论通过由市政府制定和发布的命令、政府规范性文件以及重大行政措施;
(五)审议全市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以及年度财政收支预算安排情况、执行情况的调整意见;
(六)讨论决定市政府管理的人事任免事项;
(七)讨论决定市政府各部门、各县区请示市政府的重要事项;
(八)通报和讨论市政府其他事项。
市政府常务会议一般每月召开二次,如有需要可临时召开。根据需要可安排有关部门、单位负责人列席会议。
三十七、副市长、秘书长受市长委托或按照分工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协调和处理分管工作中的一些专门问题。副秘书长受市政府领导同志的委托召开有关专题会议,协调处理有关工作。
三十八、提请市政府全体会议、常务会议讨论的议题,由市政府分管领导同志协调或审核后提出明确处理意见,报市长确定。市政府全体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的组织工作由市政府办公室负责,文件和议题于会前送达与会同志。与会同志应事先对会议讨论的问题做好汇报、讨论的准备工作。汇报发言一般不超过15分钟,讨论发言一般不超过5分钟,以提高会议效率。
三十九、市政府全体会议和常务会议的组成人员必须按时出席会议,如有特殊情况不能出席时,须向市长请假;如对议题有意见或建议,可在会前提出。
四十、市政府全体会议、常务会议纪要,由市长签发;市政府专题会议纪要由主持会议的市长、副市长签发。会议讨论决定的事项,宜于公开的,应及时报道。新闻稿须经秘书长或有关副秘书长审定,如有需要,应报市长、副市长审定。
四十一、市政府及各部门召开的工作会议,要减少数量、控制规模、严格审批。应由各部门召开的全市性会议,不得要求以市政府或市政府办公室的名义召开,不邀请各县区政府负责人出席,确需邀请的,须报市政府批准。
全市性会议应尽可能采用电视电话会议等快捷、节俭的形式召开。

第九章 公文审批
四十二、各县区、各部门报送市政府的公文,应当符合《榆林市政府办公室收发文办理工作规则》的规定。除市政府领导同志交办事项和必须直接报送的绝密事项外,一般不得直接向市政府领导同志个人报送公文。
四十三、各县区和部门报送市政府的请示、意见、报告,由市政府办公室分发到各对口科室,科室提出拟办意见,经分管秘书长、副秘书长审核后,呈报市政府分管领导审批,属重大事项的呈报市长审批。领导批阅时,应有明确的办理意见,并注明日期。
请示公文应当一文一事,逐级请示,若遇特殊情况需越级时,必须同时抄送越过机关。
四十四、市政府报送省政府审批的公文和市政府发布的决定、命令,向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提出的议案、人员任免,由市长签署。
四十五、以市政府名义发文,一般工作由分管副市长签发,涉及其他副市长分管的内容,须经相关副市长审核后再签发;属于重大问题的,经分管副市长和常务副市长审核后,由市长签发。
以市政府办公室名义发文,由市政府秘书长签发;如有需要,可由市政府分管领导同志签发或核报市长签发。
市政府及市政府办公室的公文,除需要保密的外,应及时公布。
四十六、严格控制市政府发文数量。市政府各部门要认真履行各自的行政职责,属部门职权范围内的事务,由部门自行发文或联合发文,不得要求市政府批转或市政府办公室转发;要加快网络化办公进程,提高公文办理效率。
四十七、对市政府各部门、各系统评选的先进集体、先进个人,除市级劳模外,确需以市政府名义表彰通报或授予市级荣誉称号的,按规定程序报经市政府批准后,由市政府颁发证书,需要发文件的,由有关部门冠以“经市政府批准”字样自行发文。

第十章 作风纪律
四十八、市政府领导同志要做学习的表率,密切关注经济、社会、科技等方面发展变化的新趋势,不断充实新知识、丰富新经验。通过举办讲座等形式,组织学习政府、经济、科学、法律和现代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四十九、市政府领导同志要深入基层,考察调研,了解情况,指导工作,解决实际问题。下基层要轻车简从,简化接待,减少陪同,不迎送,不吃请,不收礼。
五十、市政府领导同志不为部门和地方的会议活动等发贺信、贺电,不题词。因特殊需要发的贺信、贺电和题词,一般不公开发表。
五十一、市政府领导同志出席会议活动、下基层考察调研的新闻报道,按中央和省委、市委的有关规定办理。
五十二、市政府组成人员要严格遵守中央和省委、市委有关廉政建设的规定,严格要求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不得利用特殊身份拉关系、谋私利。
五十三、市政府组成人员必须坚决执行市政府的决定,如有不同意见可在市政府内部提出,在没有重新做出决定前,不得有任何与市政府决定相违背的言论和行为;代表市政府发表讲话以及个人发表涉及未经市政府研究决定的重大问题及事项的讲话或文章,事先须经市政府同意。
五十四、市政府组成人员要有全局意识,坚持局部服从全局,对市长交办或委托交办的工作事项,要积极办理;要有协作意识,对于需要协作完成的任务,主动协商,相互配合;要有责任意识,按照分工,大胆负责,依法履行职责并承担相应责任。
五十五、副市长、秘书长离榆出外考察、出差或休养,应事先报告市长,由市政府办公室通报市委或市政府其他领导同志。出外考察和出差完成任务后要报告情况。
各部门和各县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离榆外出,应事先向市政府办公室报告,由市政府办公室向市政府领导同志报告。各部门、各县区政府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值班机构应随时掌握主要负责人所在位置,确保上下联系畅通。
五十六、市政府及各部门要实行政务公开,规范行政行为,增强服务观念,认真履行职责,树立规范服务、清正廉洁、从严治政的新风。对职权范围内的事项要按程序和时限积极主动地办理,对不符合规定的事项要坚持原则不得办理;不得用公款相互送礼和宴请,不得接受地方的送礼和宴请;对因推诿、拖延等官僚作风造成影响和损失的,要追究责任;对越权办事、以权谋私等违法、违规、违纪行为,要严肃查处。

第十一章 工作落实
五十七、市政府组成人员要自觉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坚持实事求是、按规律办事;坚持真抓实干、为民谋利。
五十八、市政府各部门对市政府分解下达的年度重点工作目标任务,要制定实施方案,层层落实责任。市政府对抓落实情况进行督促检查,适时通报进展情况,并通过年中初评、岁末总评,表扬先进,批评落后,推动工作。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中华宝钢环境优秀奖奖金免征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

国家税务总局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中华宝钢环境优秀奖奖金免征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

国税函[2010]13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地方税务局:
  现对中华宝钢环境优秀奖获奖者奖金免征个人所得税的问题通知如下:
  为表彰和奖励为我国环境保护事业做出重大贡献者,促进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经环境保护部批准,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设立了中华环境奖(现冠名为中华宝钢环境奖)。由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教育部、民政部、环境保护部、文化部、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中华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等13家单位组成组织委员会,对其评选工作进行指导。该奖评选办公室设在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目前第六届中华宝钢环境奖评选工作已经结束,评选出中华宝钢环境优秀奖获奖者个人7名,每人奖金5万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四条第一项有关规定,对第六届中华宝钢环境优秀奖获奖者个人所获奖金(详见附件),免予征收个人所得税。
  为贯彻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精神,对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严格按照中华环境奖评奖办法,在以后年度评选出的上述奖项奖金收入,一律按照个人所得税法的有关规定直接免予征收个人所得税,无须报送审批。主办单位和评奖办法以后年度发生变化的,主办单位应重新报国家税务总局审核确认。
  
  附件:第六届中华宝钢环境优秀奖个人获奖者名单


   国家税务总局
   二○一○年四月六日
  

附件:

第六届中华宝钢环境优秀奖个人获奖者名单

序号 姓 名 通 讯 地 址 奖 金 额
1 宋光齐 四川省国土资源厅 5万元
2 张惠荣 陕西省府谷县人民政府 5万元
3 姬振海 河北省环境保护厅(石家庄市裕华西路106号) 5万元
4 陈永林 汶瑞机械山东有限公司 5万元
5 王成吉 宁夏固原市原州区开城镇小马庄村 5万元
6 曹春亮 山西省太原市腾飞生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5万元
7 刘世昕 中国青年报社(北京东城区海运仓2号) 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