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和编制标准指导意见》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17 04:45:31   浏览:9449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印发《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和编制标准指导意见》的通知

中央编办 卫生部 财政部


关于印发《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和编制标准指导意见》的通知

中央编办发〔2006〕9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卫生厅(局)、财政厅(局)、民政厅(局):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和编制标准指导意见》已经中央编办、卫生部、财政部、民政部协商一致,并报中央编委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中央编办 卫 生 部
财 政 部    民 政 部
2006年8月18日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和编制标准指导意见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国发〔2006〕10号)提出的“到2010年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和有条件的县级市建立比较完善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工作目标,按照政府主导,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多渠道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原则,指导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合理配置人力资源,保证功能发挥,提高运行效率,加快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现就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和编制标准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基本原则
  1.机构设置和编制核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设置和编制的核定,要符合事业单位改革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方向以及区域卫生规划的要求;要立足于调整现有卫生资源,辅之以改扩建和新建,避免重复建设;要统筹考虑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差异,保障城市居民享受到最基本的社区卫生服务。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公益性事业单位,按其公益性质核定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编制为财政补助事业编制。机构设置,要有利于方便群众就医;人员编制的核定,要符合精干、高效的要求,保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最基本的工作需要。
  二、机构设置
 2.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构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组成,具备条件的地区可实行一体化管理。
  3.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设置范围。政府原则上按照街道办事处范围或3-10万居民规划设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根据需要可设置若干社区卫生服务站。新建社区,可由所在街道办事处范围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近增设社区卫生服务站。
  4.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举办形式。要进一步加大政府举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力度,同时按照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鼓励社会力量举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要通过对现有一级、部分二级医院和国有企事业单位所属医疗机构等进行转型或改造设立,也可由综合性医院举办。街道办事处范围内的一级医院和街道卫生院,可按照本意见的标准,直接改造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较多、规模较大的二级医院,可按本意见的标准,选择符合条件的人员,在医院内组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行人事、业务、财务的单独管理。社会力量举办的卫生医疗机构,符合资质条件和区域卫生规划的,也可以认定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社区卫生服务。街道办事处范围内没有上述医疗单位的,在做好规划的基础上,政府应当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引进卫生资源举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5.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举办形式。社区卫生服务站举办主体可多元化。社区卫生服务站可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举办,或由综合性医院、专科医院举办,也可按照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根据国家有关标准,通过招标选择社会力量举办。
  三、职能配置
  6.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对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以社区、家庭和居民为服务对象,主要承担疾病预防等公共卫生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医疗服务。对危急重病、疑难病症治疗等,应交由综合性医院或专科医院承担。
  7.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主要职责:
  社区预防:社区卫生诊断,传染病疫情报告和监测,预防接种,结核病、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预防,常见传染病防治,地方病、寄生虫病防治,健康档案管理,爱国卫生指导等。
  社区保健:妇女保健,儿童保健,老年保健等。
  社区医疗: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社区现场救护,慢性病筛查和重点慢性病病例管理,精神病患者管理,转诊服务等。
  社区康复:残疾康复,疾病恢复期康复,家庭和社区康复训练指导等。
  社区健康教育:卫生知识普及,个体和群体的健康管理,重点人群与重点场所健康教育,宣传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等。
  社区计划生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与咨询指导,发放避孕药具等。
  8.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机构的职能调整。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妇幼保健机构应根据机构编制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的意见,将适宜社区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交给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并对其进行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持。各级机构编制部门应根据本地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妇幼保健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际承担职能的情况,对其编制进行统筹考虑。
  四、编制配备
  9.核编范围。国家只核定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人员编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综合性医院、专科医院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站不再核定人员编制。
  10.核编标准。原则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每万名居民配备2-3名全科医师,1名公共卫生医师。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医师总编制内配备一定比例的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全科医师与护士的比例,目前按1∶1的标准配备。其他人员不超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编制总数的5%。具体某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编制,可根据该中心所承担的职责任务、服务人口、服务半径等因素核定。服务人口在5万居民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核编标准可适当降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人员编制应结合现有基层卫生机构的转型和改造,首先从卫生机构现有人员编制中调剂解决,同时相应核销有关机构的编制。要充分利用退休医务人员资源。
  五、机构编制管理
  11.指导意见的实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机构编制部门会同卫生、财政、民政等部门根据本指导意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和编制标准实施办法。各地在制定实施办法时,可根据本地经济和财政状况、社区卫生服务需求状况、交通状况、人口密度等,在本指导意见编制标准的基础上掌握适当的幅度。各地要根据国务院确定的工作目标,结合本地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进展情况,本着适应需要、从严掌握、逐步到位的原则,合理设置机构、核定和使用编制。
  12.机构编制的审批程序。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根据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设置标准,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设置和人员编制的数额提出审核意见,省、自治区、直辖市机构编制部门会同财政部门核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人员编制。
  13.编制管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采取定编不定人的办法,在核定的编制范围内,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开招聘所需人员,不得超编进人。受聘全科医师等卫生技术人员必须符合卫生行政部门确定的资质条件。
  14.严肃机构编制纪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及其人员编制由机构编制部门集中统一管理,其他部门和社会组织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干预,下发文件和部署工作不得涉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人员编制方面的内容。
  机构编制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负责督促检查本指导意见的落实情况。


关于印发《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和编制标准指导意见》的通知.doc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化隆回族自治县森林管护条例

青海省化隆回族自治县人大


化隆回族自治县森林管护条例


(2004年4月8日化隆回族自治县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 2004年5月29日青海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批准 自2004年7月1日起施行)



第一条 为了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县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在本县境内从事森林、林木的培育种植、采伐利用和森林、林木、林地的经营管理活动以及野生动、植物保护,都必须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 国家和集体所有的森林、林木和林地,个人依法所有的林木和使用的林地,其所有权和使用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

森林、林木、林地的所有者或使用者,应当向县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审核后,由县人民政府登记造册,核发证书,确认所有权和使用权。

森林、林木、林地的所有权或使用权发生变更时,应当依法办理变更登记手续。

第四条 县人民政府统一领导本行政区域内的造林绿化和森林资源管护工作。应当加强林业法律法规的宣传,编制林业发展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并组织实施。

县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县造林绿化和森林资源管护、监督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具体组织实施本辖区的造林绿化和林木管护工作。

第五条 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通过承包、租赁、拍卖、股份合作等形式,获得宜林土地使用权,开展植树造林。

依法取得使用权的宜林土地,其所有权不变,营造的林木归经营者所有,可继承、转让、租赁和拍卖。

依法取得宜林“四荒”土地承包经营权连续两年未进行植树及与林业有关设施建设的,发包方有权解除承包合同,收回宜林“四荒”土地。

第六条 每年四月为全县造林绿化月,县、乡(镇)人民政府要广泛宣传贯彻有关法律法规,组织开展造林绿化活动。

第七条 有植树义务的城乡居民,每人每年应完成植树三至五株。未满十八周岁的青少年,可安排力所能及的绿化劳动。

城镇单位未完成年度义务植树和绿化任务或未达到验收标准的,应当限期补栽。补栽仍未达到验收标准的,由县绿化委员会按省有关规定收取绿化费,代为栽植。

第八条 植树造林应当遵循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兼顾农、林、牧各业的发展。

退耕还林坚持政策引导和群众自愿相结合的方针,谁退耕、谁还林、谁经营、谁管护、谁受益。

第九条 营造林木必须按照城乡建设和植树造林的有关规定,不得影响交通、水利、防洪、电力、通讯、管道等工程设施的安全和他人的合法权益。

第十条 国有林场和村(居)民委员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当建立护林制度,划分护林责任区,配备专职或兼职护林员,落实护林员报酬。

公路两旁、河流两侧、水库周围、城镇街道两侧的林木以及学校、机关单位在院内种植的林木,由营造者或管理单位负责管护。

第十一条 引种外地树种及其他绿化植物,实行生物安全评价制度,防止有害物种侵入。

第十二条 县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苗木的繁育工作。

鼓励和支持各种经济组织、个人兴办苗圃,从事良种苗木生产经营活动。

第十三条 县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每年对植树造林情况进行检查验收,核实面积和成活率,造林成活率达到百分之七十以上的方可计入年度造林面积。

第十四条 青沙山山系及国有天然林区为全县重点保护的水源涵养和封山育林区。

天然林保护区、“三北”防护林建设区、退耕还林区以及幼林地、未成林地为禁牧区。

封山育林区、林地禁牧区只能进行人工抚育作业,禁止采伐、开垦、放牧、狩猎、采石、采矿、采砂、取土、采种、砍柴、挖草皮、葬坟等毁坏林地、林木的行为。

封山育林区、林地禁牧区的期限由县人民政府确定。

第十五条 县人民政府应当制定林木病、虫、鼠害防治预案,发生林木病、虫、鼠害时,应及时采取措施组织防治。

县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做好林木病、虫、鼠害等疫情的监测、预报,及时采购药、械,加强技术服务,具体负责落实防治预案。

第十六条 乡(镇)人民政府、国有林区和村(居)民委员会应当建立、健全护林防火组织,制定防火预案,配置防火器材设施。

发生森林火灾时,县、乡(镇)人民政府和护林防火机构必须立即组织扑救。接到命令的单位和个人,必须及时赶赴指定地点,投入扑救。

任何单位和个人一旦发现森林火灾,应当立即扑救,并及时向县、乡(镇)人民政府或护林防火机构报告。

每年十月初至翌年五月底为森林防火期,在林区严禁一切野外用火,对其他火源应当严格管理。

第十七条 因建设必须征用、占用或临时占用林地的,必须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办理手续,缴纳相应费用。

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擅自改变林地用途性质。

第十八条 经批准征用或占用林地的单位或个人,需要采伐林木的,必须向县林业主管部门申办林木采伐许可证后,方可采伐。

第十九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毁损或擅自移动为林业服务的界桩、标牌及其他设施。

第二十条 林地权属发生争议后,有协议或裁决的,按协议或裁决执行;没有协议或裁决的,按下列规定处理:

(一)个人之间的林地争议由村民委员会协调处理;个人与村(社)之间、村(社)与村(社)之间的林地争议由授权的林业行政主管部门配合乡(镇)人民政府处理;

(二)乡(镇)与乡(镇)、乡(镇)与县属单位之间的林地争议由县人民政府处理;

(三)争议涉及邻县的,报请上一级人民政府处理;

(四)涉及行政区划的林地争议,由有管辖权的行政区划部门裁定。

林地权属争议未解决前,争议各方应维持林地现状,不得扩大事态,毁坏林地、林木和林业设施。

第二十一条 在林区经营加工木材的企业,必须经县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其原料应当有合法来源。

第二十二条 运输木材及其半成品出入县境的,必须持有县级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的木材运输证和检疫证明。

无检疫证明的应接受检疫并缴纳检疫费。

第二十三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在封山育林区和禁牧区狩猎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的有关规定处理。

第二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或其授权的森林公安机关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在森林防火期违反规定用火,但未造成损失的,处以十元以上五十元以下的罚款;引起森林火灾,未造成重大损失的,责令限期更新造林,赔偿损失,并处以五十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的罚款;

(二)加工和经营无合法来源木材的,责令停业,没收当事人的违法所得,分别处以违法所得百分之五十的罚款;

(三)运输木材无运输证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第四十四条的规定予以处罚;

(四)擅自移动或者毁坏林业服务标志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五条的规定予以处罚;

(五)盗伐、滥伐森林或者林木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第三十九条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二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或授权的森林公安机关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赔偿损失,并按下列规定予以处罚:

(一)在封山育林区、林地禁牧区放牧的,按每次每羊单位处以三元的罚款;

(二)在封山育林区、林地禁牧区挖草皮的,责令限期恢复原状,处以每平方米十元的罚款;

(三)擅自在森林、林地内进行开垦、采矿、采石、采沙、取土等活动,毁坏林木、林地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第四十四条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一条的规定处罚;

(四)未完成植树造林任务,虚报造林面积的单位,责令限期完成;

(五)擅自改变林地用途的,责令限期恢复原状,处非法改变用途林地每平方米十元以上三十元以下的罚款;

(六)临时占用林地,逾期不归还的,责令限期归还,处以每平方米十元以上三十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六条 殴打林业管护人员,拒绝、阻扰林业行政执法人员执行公务的,由公安机关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予以处罚;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七条 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负有责任的领导人员、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由县人民政府或县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不按规定履行职责致使森林病、虫、鼠害扩大的;

(二)不按规定巡视检查,未能及时发现森林火灾或火灾隐患的;

(三)对违法行为不予查处或查处不力的;

(四)其他行政不作为致使森林植被受到毁坏或加重毁坏程度的;

(五)因违法行为致使他人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

(六)收受他人财物或其他好处,纵容、包庇他人破坏森林资源的。

第二十八条 本条例的具体应用问题由县人民政府负责解释。

第二十九条 本条例自2004年7月1日起施行。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变通规定(试行)

贵州省人大常委会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变通规定(试行)
贵州省人大常委会



(1985年4月7日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 1985年7月9日贵州省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批准)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三十六条的规定,依照《婚姻法》的原则,结合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少数民族婚姻家庭的具体情况,制定本变通规定。
第二条 禁止任何包办、强迫的订婚。男女本人自愿的订婚,不具有法律上的约束力。
第三条 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二十周岁,女不得早于十八周岁。
提倡晚婚晚育。
第四条 推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不结婚。
第五条 不同民族男女双方自愿结婚的,任何人不得歧视和干涉。
第六条 自愿要求结婚的或离婚后自愿要求复婚的男女双方必须亲自到街道办事处、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或经县、市人民政府确定的村民委员会进行结婚登记,取得结婚证,才能确立夫妻关系。
在履行结婚登记确立夫妻关系后,对本民族传统的婚嫁仪式,有保持或者改革的自由。
第七条 登记结婚后,男女双方约定男方成为女方家庭成员的,应予鼓励和支持。男方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第八条 男女双方自愿离婚的,双方须到婚姻登记机关(街道办事处、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申请办理离婚手续,取得离婚证才算有效。
男女一方要求离婚的,可由有关部门进行调解或直接向人民法院法庭提出离婚诉讼。人民法院法庭审理离婚案件,应当进行调解;对调解无效的,根据具体情况,人民法院可以依法作出准予离婚或者不准予离婚的判决。
除婚姻登记机关、人民法院法庭外,其他任何组织或个人都无权办理离婚手续。
第九条 本变通规定适用于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境内的男女一方或双方是少数民族的婚姻家庭关系。
本规定未作变通或补充的条款均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规定执行。
第十条 本变通规定经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通过,报贵州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公布试行。
本变通规定解释权属于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1985年7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