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民办福利机构管理规定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08 05:57:27   浏览:8838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吉林省民办福利机构管理规定

吉林省人民政府


吉政令[2001]第121号


《吉林省民办社会福利机构管理规定》已经2001年3月21日省政府第44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省长 洪虎
                          2001年3月30日


吉林省民办福利机构管理规定


  第一条 为加强对民办社会福利机构的管理,鼓励社会力量兴办社会福利事业,促进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民办社会福利机构是指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利用非固有资产兴办的,为需要社会供养的老年人、残疾人、孤儿和弃婴及其他人员提供养护、托管服务活动的非营利性机构。

  第三条 任何组织和个人在本省行政区域内兴办民办社会福利机构,均须遵守本规定。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依法实施对民办社会福利机构的管理。

  第五条 任何组织和个人兴办民办社会福利机构,均须符合规定的条件,向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提出申请,依法办理登记手续。法律、法规、规章另有规定的,按照规定办理。

  第六条 兴办民办社会福利机构,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固定的服务场所;
  (二)服务场所符合国家建筑设计、消防安全和卫生防疫标准,国家对老年人、残疾人、孤儿的生活和活动场所的建筑设计有特殊规定的,还须根据服务对象的不同,分别符合相应的规定;
  (三)床位数量为10张以上;
  (四)有与服务项目相适应的宿舍、餐厅、卫生间、浴室、活动场所及供暖设备;
  (五)开办经费按床位计算,每张床位不低于2000元;
  (六)每一名从业人员平均服务的生活能够自理的服务对象不得多于7人,平均服务的生活不能够自理的服务对象不得多于3人;
  (七)护理人员和其他从业人员应当符合有关部门规定的健康标准;
  (八)机构的名称、章程和管理制度符合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
  (九)拟任的法定代表人无拐卖人口、虐待、遗弃、诈骗、强奸以及其他严重侵犯他人人身、财产权利犯罪记录和受到剥夺政治权利的刑事处罚记录;
  (十)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七条 民办社会福利机构可以使用的名称为:老年公寓、托老院、敬老院、养老院、安老院、老人院、益寿院、福利院以及民政部门认可的其他名称。

  第八条 申请兴办民办社会福利机构应当提交下列文件:
  (一)申请书;
  (二)申办者的资格证明;
  (三)服务场所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证明;
  (四)机构章程;
  (五)验资证明;
  (六)建设、消防、卫生防疫机关的验收报告或者审查意见书;
  (七)从业人员的名单、有效身份证明复印件及健康状况证明;
  (八)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文件。

  第九条 民政部门对于当事人兴办民办社会福利机构的申请,应当于接到齐备的申请材料之日起30日内办理完结。符合条件的,予以登记;不符合条件的,不予登记,并书面通知申请人。

  第十条 以孤儿和弃婴为服务对象的民办社会福利机构,必须由民政部门参与管理。

  第十一条 民办社会福利机构开展服务活动,应当与服务对象或者其家属(监护人)签定由省里统一制定样本的服务协议书,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第十二条 民办社会福利机构需要设立医务室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办理有关手续。

  第十三条民办社会福利机构变更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服务范围、床位数量的,必须到原办理审批手续的民政部门办理变更手续。

  第十四条 民办社会福利机构因故需要停业的,必须在妥善安排好服务对象后,提前30日向民政部门提出申请,经核准后,方可停业。

  第十五条民办社会福利机构不得从事下列活动:
  (一)超过批准业务范围的活动;
  (二)营利性经营活动;
  (三)收取超年度的服务费用;
  (四)污辱、虐待、欺骗以及其他侵犯服务对象合法权益的行为。

  第十六条 民政部门应当定期对民办社会福利机构进行监督检查,切实维护其服务对象的合法权益。

  第十七条 未经登记,擅自以民办社会福利机构名义进行活动的,由民政部门予以取缔,没收非法财产。

  第十八条 民办社会福利机构开展服务活动,未与服务对象或者其家属(监护人)签定服务协议书的,由民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以100元以上300以下的罚款。

  第十九条 违反本规定第十三条和第十五条第一项、第二项、第三项规定之一的,由民政部门予以警告,责令改正,可以限期停止活动;情节严重的,予以撤销登记;有违法经营额或者违法所得的,予以没收,可以并处违法经营额1倍以上3倍以下或者违法所得3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条 违反本规定第十五条第四项规定,属于违反治安管理处罚规定的,由公安机关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给服务对象造成损失的,依法赔偿;违反服务协议书规定的,按照规定承担责任。

  第二十一条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一)认为符合条件,申请兴办民办福利机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未予依法登记的;
  (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办理登记手续超过规定时限的;
  (三)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

  第二十二条 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贵阳市机动车辆清洗场(站、点)管理暂行规定

贵州省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阳市机动车辆清洗场(站、点)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



各区、市、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工作部门:

《贵阳市机动车辆清洗场(站、点)管理暂行规定》已经市人民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一一年三月二日





贵阳市机动车辆清洗场(站、点)管理暂行规定



一、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我市机动车清洗场(站、点)的管理,规范机动车清洗服务行业健康有序发展,根据《贵州省城乡规划条例》、《贵阳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办法》、《贵阳市城市节约用水管理实施规定》、《贵阳市市政设施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对本市云岩区、南明区、小河区、金阳新区城市规划区建成区内机动车辆清洗场(站、点)的行为监督管理。其它区(市、县)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三条 贵阳市城市管理部门是我市城市机动车辆清洗场(站、点)的主管部门,负责城市洗车场建设和城市车辆清洗服务的综合协调管理;负责会同规划、环保、工商、国土资源部门拟定行业政策和行业发展规划;负责贵阳市机动车辆清洗场(站、点)的场地设置备案和年度备案评定。

第四条 城市机动车辆清洗场(站、点)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协调发展的原则,根据我市城乡规划、专业规划和城市道路建设发展的需要建设和设置。

第五条 机动车辆清洗场(站、点)的建设,应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利于环保。

二、选址和布局

第六条 机动车辆清洗场(站、点)的建设应当符合城乡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有关设置技术规范。

第七条 机动车辆清洗场(站、点)设置位置应交通便利,具备必要的硬件条件和设施。

第八条 机动车辆清洗场(站、点)的设置不得占用公共用地、道路及人行道。

第九条 机动车辆清洗场(站、点)总平面布局应做到布局合理,设计紧凑,分区明确,流程便捷。

三、申办程序

第十条 单位或个人需申请设立城市机动车辆清洗场(站、点)的,向市城市管理部门提出申请,经审核合格后,办理备案登记手续,并发放《贵阳市机动车辆清洗场(站、点)备案登记证》。

第十一条 当事人申请办理机动车辆清洗场(站、点)备案登记的,应当向市城市管理部门提交下列材料:

(一)书面申请书;

(二)符合规划使用性质要求的场地产权证明,租赁合同、协议手续;

(三)场地平面示意图;

(四)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身份证明及复印件;

(五)营业执照复印件;

(六)主管部门要求的其他文件、资料。

第十二条 实行机动车辆清洗车场(站、点)备案登记制度,对符合条件的发放《贵阳市机动车辆清洗场(站、点)备案登记证》;对不符合条件的,应当说明理由,并告知当事人。

第十三条 机动车辆清洗车场(站、点)开业10日前,应当向城市管理部门报告落实环境卫生、场地硬化、排水设施等情况。城市管理部门接到报告后5日内应当进行检查,不符合要求的,督促整改。整改达不到要求的,不予发放《贵阳市机动车辆清洗场(站、点)备案登记证》,不得进行经营活动。

第十四条 因故需变更、扩大机动车辆清洗场(站、点)业务的,必须提前20日向市城市管理部门提出书面申请,并办理有关手续。

第十五条 机动车辆清洗场(站、点)经营实行年度备案审查评定制度。经营者在市城市管理部门发放《贵阳市机动车辆清洗场(站、点)备案登记证》一周年期限内(提前30日)提出申请,逾期未进行年度备案审查的,视为自动放弃,作注销处理。备案审查不符合条件的,限期进行整改,整改合格的准许继续经营,整改后仍然不符合条件的作注销处理。

四、监督管理

第十六条 机动车辆清洗场(站、点)的进出口及作业场地应实施硬化处理,严禁使用土面、煤渣、公分石等。

第十七条 机动车辆清洗场(站、点),必须安装、使用节约用水设施、设备。鼓励和提倡循环用水及微水洗车。

第十八条 机动车辆清洗场(站、点)采用水冲、高压、微水洗车的,应设置沉沙井对污水进行沉淀过滤后,方可排入市政排水管网,确保排水通畅。

第十九条 机动车辆清洗场(站、点)使用循环用水设备的,经循环回用装置处理后的水质指标应符合《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杂用水水质标准》规定。

第二十条机动车辆清洗场(站、点)应按有关规定设置相应的环卫容器,并设有污泥和废油处置场地和设施,严禁对地下水和周边环境造成污染。

第二十一条 车辆清洗作业不得污染或损坏市政设施,影响市容市貌。

五、罚 则

第二十二条 设置机动车辆清洗场(站、点)不符合城市环境卫生要求拒不改正的,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可以依据《贵阳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办法》第三十一条规定,视情责令限期改正、强制拆除、暂扣作业工具或者予以取缔,可以并处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三条 机动车辆清洗场(站、点),未安装使用节约用水设施的,市城市管理部门可以依据《贵阳市城市节约用水管理实施规定》第二十六条规定,视情节处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四条 城市管理部门相关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以权谋私的,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六、附 则

第二十五条 本规定由贵阳市城市管理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六条 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中山市水利建设基金筹集和使用管理暂行办法

广东省中山市人民政府


颁发《中山市水利建设基金筹集和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中府[1999]6号

火炬区管委会,各镇政府、区办事处,市属各单位:
现将《中山市水利建设基金筹集和使用管理暂行办法》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一九九九年一月八日


中山市水利建设基金筹集和使用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加快我市水利建设步伐,提高防洪抗
灾能力,促进和保护全市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
展,根据国务院颁布的《水利建设基金筹集和使用管
理暂行办法》和《广东省实施〈水利建设基金筹集和
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细则》的规定,结合本市的实际
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
业。为确保水利建设资金的来源,根据国家规定,建
立中山市水利建设基金。
第三条 市水利建设基金是用于水利建设专项资
金,资金来源:
(一)从市收取的政府性基金(收费、附加)中
提取3%。应提取水利建设基金的政府性基金(收费、
附加)项目包括:手扶拖拉机及摩托车养路费、车辆
通行费、公路运输管理费、地方交通及公安部门的驾
驶员培训费、市场管理费、个体工商业管理费、征地
管理费。
市收取的政府性基金(收费、附加)包括下级上
缴部分。
公路运输管理费从本市分成收入部分中征收水利
建设基金。
对车辆通行费只征收属于非经营性项目收费站收
取的通行费。
国家对上述基金及收费项目实行“费改税”或作
其他调整的,从其规定。
(二)从城市维护建设税中划出15%,用于防洪
建设。
(三)经市人民政府批准从其他渠道划转的用于
水利工程设施建设的资金。
第四条 水利建设基金专项用于:新建防洪、排
涝、灌溉、江海堤围、水文设施建设以及“三防”通
讯信息系统基础设施等重点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原有
的水利工程安全达标建设;河流规划、治理;水土流
失防治工程建设;城市防洪设施建设;水利工程的维
护;“三防”抢险、灾后收复水利设施;其他经市人民
政府批准的水利工程建设项目。
第五条 水利建设基金在省有关划转办法出台前
按下列办法划转:
(一)市财政局设立市水利建设基金专户。
(二)本办法第三条规定缴纳项目的单位或部门,
在每季度第一个月的15天内将上季度应缴的水利建设
基金足额缴入市水利建设基金专户,或者由市财政局
直接从有关政府基金帐户划转入水利建设基金专户。
(三)从城市维护建设税中提取的水利建设基金,
由市财政局直接划转入水利建设基金专户。
(四)经市人民政府批准从其他渠道划转用于水
利工程建设的资金,由市财政局划入水利建设基金专
户。
第六条 市水利建设基金,属于政府性基金,纳
入财政预算管理,专项列收列支(具体管理办法,由
市财政局、计委、水利局根据省粤财预[1998]29号文
制定)。
每年9月份由市水利局根据水利建设规划和水利
设施维护的实际需要编制下一年度水利建设基金使用
计划,经市财政局审核同意后拨付资金,水利建设基
金实行专款专用,年终结余可结转下年度安排使用。
对经济效益显著的水利工程项目安排的水利建设基
金,可实行有偿滚动使用,由用款单位报市水利局、
市财政局办理有偿使用水利建设基金的有关手续。
第七条 市财政局要建立健全水利建设基金的收
支核算和日常管理制度;市水利局应在每年年终前编
制水利建设基金收支决算表,报市财政局审批。
第八条 市财政、水利、审计部门要加强对水利
建设基金管理和使用的监督检查。有关部门须自觉依
照本办法规定项目按期足额缴交水利建设基金。严禁
截留、挤占和挪用水利建设基金。
第九条 征集水利建设基金后,各级人民政府不
得减少水利建设资金的投入。
第十条 属于镇区投资兴建的路(桥)收费,按
本办法规定征收,先入市水利建设基金专户,再全额
返还镇区用于水利建设。
第十一条 本办法自1999年1月1日起施行,到
2010年12月31日止。